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是功还是过?
对历史的贡献来说,功大于过。当时来说,劳民伤财的多。
其他网友观点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,但他下令修建的大运河,客观上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,对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因此,能不能说这是隋炀帝对历史所作的贡献呢?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问题。应当说,大运河的开凿是顺应社会需要的,开凿后,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南北商业交通的往来,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。作为这项工程的发起者和组织者,隋炀帝这个成绩是应当肯定的。但是同时应当看到,作为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,在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中,曾耗费了人民的大量生命财产。由于隋王朝残酷的役使,在大运河的中上段通济渠的修建时,丁役死亡达三分之二。唐末有人曾为此写了一篇讽喻小说《开河记》,记载说,当时运河沿岸人们视隋王朝运河总监工麻叔谋为凶神恶煞,望风生畏,至于恐吓小儿,亦常用“麻胡指麻叔谋来”之语。据统计,隋炀帝大业年间用于开运河的民工,全数达360万人以上,如果加上运输粮食的妇人老幼,以及监工、队长之类,则更达到543万余人。这个数字是惊人的,必然严重地损害当时的正常农业生产。因此,早在公元608年开大运河北段永济渠时,即已经出现了“丁男不供,始役妇人”的情况。从上述这些史实来分析,隋炀帝开运河又应当看做他的暴政之一。另外,还应当对隋炀帝开运河的动机作一番全面的分析。固然他开大运河,有为从政治和经济上巩固隋王朝在东南方面统治的打算。但是,隋炀帝开凿运河的重要动机,即为了到江南去优游享乐。他在做皇帝前,曾久任扬州总管,驻扎江都,对江南的富庶,六朝的豪华,早已垂涎三尺,因此在运河的中段通济渠和邗沟,在公元605年一经开成后,立即迫不及待地巡幸江都。隋炀帝游江都仪仗之盛,排场之豪华,旷古未有。巡游的行列,大小船只数千艘,挽船工达八九万人,极尽奢侈之能事,刮尽了民间的膏血。我们在估计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时,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。
其他网友观点隋炀帝的功过是非一直争议不断,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暴君,但就开凿大运河这件事我觉得还是功大于过的。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条:通济渠、邗沟、永济渠、江南运河。通济渠是从板渚引黄河水,注入淮水。大业元年(605年)三月,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,开通济渠。通济渠分为三段: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,引谷水、洛水,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;中段自洛口到板渚,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;东段起自板渚,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,注入淮水。 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,入于泗水,注入淮河。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文化交流。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,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,它的中下游中原地区是古代经济、文化、科学最发达、最昌明的区域,也是人口最稠密,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所在。黄河是东西走向,黄河以南物产丰富但得不到有效的开发,黄河以北相对贫瘠。开凿南北走向的运河是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,改变了地理上造成的缺陷,使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更加平衡。便于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中国古代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,但从南方向北方运送粮草最大的障碍就是路程和成本,运河的开凿沟通南北水运,开凿运河无疑对军事行动是十分必要的。隋炀帝为了征高丽可谓煞费苦心,开凿大运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征高丽的军队运送粮草补给。因此大运河也被成为“运粮河”。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。唐、北宋的频繁开凿、疏浚、整修使大运河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畅通,经过唐宋的长期发展,大运河沿线的城镇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,发展的更加兴旺。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城市扬州、杭州、西安、洛阳、开封的发展。杨广虽然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,单就开凿运河这件事我觉得是大功一件,况且为后世一直使用至今。
其他网友观点在古代历史上,一直将隋炀帝杨广,给看成千古昏君,说他是弑兄杀父,欺辱娘妹的邪恶君王。隋朝会在他手上灭亡,也完全是因为,他残暴不仁的自我毁灭。就连挖运河,都说是他荒淫无道,不思民间疾苦,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当然不是的,杨广也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坏,更不是一点好政策没有。其人主政虽然不长,可实行的经济国策,对我们后世影响很大,甚至可以说是,受益良多!由其是他开阔大运河,对老百姓的帮助有多大,看看现在就知道了。那么既然有那么大的好处,为什么杨广还被列为千古昏君呢?这其实很正常,要知道隋朝的官方史书,可是唐朝修定的。至于其他不是唐书记载的书籍,那怕是真实的,也被打入了野史的范涛。于是乎我们对于隋炀帝,出于个种原因去开造运河,就感到好奇了。他为什要开运河,难道真的是为了玩,这当然是不可能的。其实运河也不是杨广,先提出来修的,而是从他爹隋文帝杨坚,就开始计划来修了。杨广充其量是开河计划的执行者。史书上将隋炀帝杨广,说的那么差,是完全不对的。要知道其在位,虽说只有十四年,却完成了隋朝的几个重大工程。先是修建东都洛陽,后开凿大运河,其间还三征高丽、三巡江都等。作为一国之君,他的所作所为,都颇受人的关注。由其是开凿大运河事件,更是受人批判,言其是因为江南景色优美,开河是为了游玩,这是真是无稽之谈呀!我们调阅各类史籍可知,杨广不但好学能打仗,而且治理国家极强。这从他当晋王时,在扬州所做的贡献来看,其人真的不差。那么隋炀帝是出于什么原因,来开凿运河的呢?经分析可为以下三个观点;一,加强东南地区的,经济控制和物资中转,增强中央集权稳定民心。二,解决民间土地水旱,国家能够快速的,运速粮食救灾。并方便漕运刺激经济,节约陆地托运带来的成本。三,隋朝虽是统一王朝,但南北门阀分裂,修运河可以更好的掌控民心,团结各大士族,从而加快提升,洛阳地区的主政地位。现摘录杨广的一首诗词,给大家品鉴,看看他是不是真的那么没用。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,何处相思明月楼?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
其他网友观点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件事来说,我认为功大于过。京杭大运河开凿实际上是分为几个阶段开凿成功的。有些河段春秋战国时期就业已存在,是吴国讨伐齐国开凿的;隋炀帝命人在旧有的河渠、天然河流基础上加宽、疏浚并扩修贯通;此后元、明、清三朝也进行了整修扩展。公元1293年从杭州到北京这条内河航线全线贯通。据有关历史资料显示,在隋炀帝时期主要开凿了永济渠、通济渠、邗沟、江南河这四段。虽然传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昙花,但我觉得还是国家统治因素要大一些。开凿大运河成功后,不仅在政治上巩固南北统一,在军事上确保军事物资供应,在经济上促进了南北交流。开凿这样的大工程确实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、物力、人力,当时的百姓付出了很多甚至自己的性命。反过来说,这条运河也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。就现代的眼光再来看开凿这条运河的意义,可以肯定地说京杭大运河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,苦在隋代,利在后世,这条运河直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,运河主干和支流润泽两岸万物,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哺育着自己的儿女。看历史,我觉得隋朝和秦朝有许多相似之处,实行的基本上都是人们所说的暴政,但留下来的财富却是巨大的,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、书同文、车同轨、统一货币,建长城等;隋文帝结束晋朝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、科举制度确立、隋炀帝开凿运河等等,这些对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!后人对每位帝王只能辩证地加以分析,实事求是地给他们一个正确评价。下图是雨雾中的京杭大运河嘉兴河段。
智能推荐
猜你感兴趣
版权申明
本文"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是功还是过?":http://www.hbckxy.com/article/2023092440484.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,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。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给我们来信(zyfshare@163.com)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
- 上一篇:现在都让摆地摊了,为什么农村养猪还不让?
- 下一篇: 慈禧假如再多活20年,大清还会灭亡吗?